
九份,一個曾經被遺忘卻因電影「悲情城市」而又再度興起的小城。
某個慵懶悠閒的週末,很不幸的踩到一個brunch大雷的午後時分,我們決定離開台北市區的喧囂,前往九份尋找片刻寧靜。
最近的鞋子廣告中女主角穿的是厚跟涼鞋走九份,我可是穿著長裙與夾腳拖在九份走透透呢。
記得最近一次也是第一次造訪九份,是在專科畢業旅行環島的時候。最記得的是九份的雨與雞籠山的階梯,當時入住民宿的隔天早上下起一陣雨,讓準備爬雞籠山的同學們一陣錯愕,只見民宿老伯伯氣定神閒的說:放心,這雨很快就停了。
果不期然是來的快去的也快的一陣雨,讓我們順利攻下雞籠山。
車子越往九份的蜿蜒山路上越塞車,沿途臨時寄車的私人停車場人員也奮力的攬客,只是一個不小心這些寄放的車子就通通被警察開單,我想屆時遊玩回來的車主鐵定會暴跳如雷吧。
停好車子,望向一片山嵐,九份霧濛濛的天氣還是一如往昔。
看著整條路的人與車,悲情城市早已不再悲情,藉著電影的宣傳,不知何時又生氣蓬勃起來。
路邊排著長長的人龍,是等著要回台北的公車,原本還想家附近就有往九份、金瓜石的公車可搭,說不定哪天一時興起就搭公車上九份一遊。現在看著這長龍,著實讓我打消下次直接搭公車來的念頭。
玩到回家應該都累了,要是再排那麼長的隊伍搭公車可能會直接累癱吧。
九份舊街經過整頓後整齊乾淨許多,卻也缺少那種該屬於九份的感覺,或許是太光鮮亮麗了吧。
(倒是照片裡那位恰巧被我拍到的仁兄的表情比較悲情)
不管哪個風景區,好像都能看到差不多的紀念品,幸好我很早就對觀光區的紀念品免疫了。
這造型特殊的貓燈,是位在「九份茶坊」前的燈飾,也是吸引我踏入茶館的原因。
到處可見貓燈擺飾
進入九份茶坊可以明顯感受裡面溫度比戶外高出許多,轉身一看,原來這裡的茶水都是有炭火焙成。差別在哪?我不知道,或許炭火可以帶出茶的香味,又或許不過是個氛圍罷了,相信不少遊客也是被這樣的氛圍吸引而來。
隨手翻了翻這裡的消費,著實不便宜,我倆也不是附庸風雅的文人雅士,悄悄的轉身離開九份茶坊。
不知怎麼,突然想起阿爸泡的茶(不是爺爺泡的茶喔,我不是周董),以前幾乎都配合著阿爸泡茶的時間出現在客廳,只為了偷幾杯茶喝,想著櫥櫃裡很久沒動過阿爸養的茶壺,好像已經沒有當初的亮澤,心裡不免覺得可惜。
看著朦朧的九份山城忍不住來個深呼吸,是想要吸走這些雲霧嗎?別傻了,彭恰恰也辦不到好嗎?
哪來的小獅子?
原來是店家養的喜樂蒂,喜樂蒂被剃成這個樣子也太有創意了吧﹦﹦
九份懷舊的商店街中,也有不少新穎的設計物品,看起來頗突兀不搭的,這招財貓拼命的想吸引遊客的注意,或許是裡面設計風格實在太不“九份“了吧,有興趣的遊客並不多。
眺望九份山城,也只有這樣才能找回一點屬於九份該有的寧靜感
來一張合照吧
對於九份的食物,除了茶館、廣告裡出現的藍山咖啡外,最深刻的就是芋圓了。
還記得畢業旅行的時候,導遊帶領我們吃的似乎就是這家「賴阿婆芋圓」。事隔數年,憑藉著模糊的記憶與人群的帶領,我又回到這間店舖前。
不同的是,當初的小店舖已經拓展成三家店面,造訪個遊客依舊是絡繹不絕。
這裡的芋圓都是現場製作的,在攤位前就可以看到師傅俐落的刀法,一刀下去數個芋圓就滾滾而落。
忍不住想購買一盒芋圓回家煮,不過理智告訴我,應該是煮不出店家的口味。
一想到這,購買的衝動就縮回去了。
既然如此,不如就坐下來吃碗綜合芋圓吧
軟Q軟Q的口感,這才是九份芋圓的滋味
這裡有不少紀念品店的紀念品都挺有趣的,與九份都沒什麼特殊關係,到是外籍遊客可能會有興趣
木屐也是目前九份的特殊產物,早期九份是沒有木屐的。也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有木屐店進駐後,木屐就成了九份的特產,木屐好像原本就在九份似的,與九份有股莫名的契合感。
現在木屐的發展更朝向個人化定製,從鞋帶花色的挑選到鞋子的樣式,越來越脫離傳統的束縛而發展出新的方向。
夕陽漸落,這趟隨意之旅也該告一段落
沿著濱海公路繞過金瓜石,這回沒逛到這裡,或許下回直接跳過九份到金瓜石一遊也不錯。
看著濱海沿路的陰陽海,直奔台北市區,結束這趟隨意的週末午後之旅。
【覺得還不錯就按個推吧!】